2023年9月8日,“第十六屆全國現代物流科技創新大會”在濟南隆重召開,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虛擬商務研究室(簡稱“虛擬商務研究室”)主任助理、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數字經濟與虛擬商務系副主任田歆研究員、上海文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文景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總經理、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企業導師、國家交通運輸部信息化專家吳俊峰董事長和曹妃甸港物流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曹港物流”)李進祿總經理、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簡稱“交科院”)楊勇副研究員等多名專家多年產學研合作,共同打造實施的“曹妃甸數字港航平臺”項目,榮膺2023年度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這也是虛擬商務研究室第四次榮獲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圖1 2023年中物聯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獎牌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科學技術獎是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領域的最高行業獎項,經國家科技部批準,旨在推動我國物流業的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其中,明確要求一等獎項目各項指標應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技術難度較大,對促進行業科技進步或國民經濟建設具有重大作用,經實踐驗證有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此次獲獎,也意味著行業對中國科學院虛擬商務研究室、文景公司、曹港物流和交科院長期以來在智慧物流和數字供應鏈管理領域探索和創新實踐的高度認可。
港口是世界經濟連接的重要節點和現代物流體系的關鍵樞紐。為實現交通強國、服務好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經濟格局,需要逐步建成一批安全、高效、智能、協同的智慧碼頭。受限于港口現實條件、技術成熟度、市場接受度等因素,以及船港信息共享不充分、技術集成程度不平衡、港口運作不協同和不同貨類碼頭技術路徑不明晰等問題依然存在,“曹妃甸數字港航平臺”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
“曹妃甸數字港航平臺”融合了文景公司、曹港物流和交科院在國內智慧港口、多式聯運、數字供應鏈等領域的業務創新、行業沉淀與研究積累、以及中國科學院大學在技術研發、運籌優化、計量經濟分析、數據挖掘、系統平臺和算法設計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和技術基礎,特別是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虛擬商務研究室原創提出的“虛擬商務”理論采用系統工程原理、技術加載和管理創新對于傳統行業進行全面升級轉型的管理哲學及其在多個實體經濟行業的成功應用經驗,四方合作打造的“曹妃甸數字港航平臺”在業務模式、模型方法、技術集成、應用實踐等方面形成了多項創新成果:
業務模式
發展多式聯運智慧物流,拓展曹妃甸港區物流協同服務能力創新提出大宗商品海鐵聯運業務協同模式,將貨主、代理、港口、船舶、鐵路等作業單位全面聯通起來,依托區塊鏈、大數據等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解決跨業務單位的信息共享與互通難題,實現作業單證自動流轉,極大提升了作業協同效率;
模型方法
率先將虛擬商務理論成功用于港口運營,基于優化理論方法和人工智能算法,在港口需求預測、排班調度等多個領域提出了多種新的數據處理方法和需求預測方法,并揭示了區塊鏈等新技術應用對港口及其業務的影響機制;
技術集成
基于區塊鏈技術打造海鐵聯運一單制服務,有效解決海鐵聯運業務中的信息孤島、信任缺失、協同困難、信用欺詐、單據偽造等傳統技術難以解決的典型風險與問題依托5G、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船舶與貨物智能匹配、船舶智能調度等目標,促進傳統港口業務向智慧化、自動化升級;
應用創新
創新提出無船承運人應用模式,把零散的船舶運力組織起來,全面整合港口供應鏈資源、提升物流效率打造數字國際船舶代理服務,將船舶統一調度與船舶統一申報功能納入一站式線上服務平臺,提高國際船代與港口的業務協同效率基于平臺大量真實有效的交易、物流數據,探索供應鏈金融風險管控模型,為曹妃甸港供應鏈金融服務發展提供基礎支撐。
圖2 曹妃甸數字港航平臺
曹妃甸數字港航平臺自2020年運行以來,品牌效應和市場影響力不斷提高,得到河北省交通運輸廳、唐山市政府政務新聞、唐山勞動日報等政府部門和主流媒體多次宣傳報道曹妃甸數字港航平臺,澎湃新聞、掌心曹妃甸和鳳凰網等網絡媒體累計上百次轉載。2022年,唐山港躍居全球第二大貨運港。
未來虛擬商務研究室將繼續與文景公司、曹港物流和交科院在曹妃甸數字港航平臺等項目成功實施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快產學研成果的產業化,進行深度產學研合作,共建技術高地和人才高地,將“頂天”(理論研究)與“立地”(實踐應用)高效結合,促進企業創新能力提升、教師科研能力提升、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助力行業發展進步。
(文/閆博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