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第三屆“成思危全球獎”候選人終評會在北京圓滿結束,成思危全球獎評獎委員會主席、全國人大前副委員長陳昌智主持會議并做了重要講話。
“成思危全球獎”主要獎勵國內外在成思危教授研究的領域進行深入探索,提出符合中國國情的相關經濟或管理理論、方法,并推動中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優秀成果。評獎委員會秘書長、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洪永淼介紹了第三屆“成思危全球獎”的提名和初評情況,以及候選人運用復雜性管理的方法研究數字經濟的理論成果與對實踐的貢獻。與會的評獎委員會委員對候選人進行了討論并投票表決。評委會投票結果經“成思?;?rdquo;理事會審核通過,并于中國科學院大學教育基金會網站和相關媒體上公示七天,公示沒有異議且能出席頒獎典禮者即可當選。
與會專家還對“成思危全球獎”的發展提出了一些寶貴的建議,評委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辜勝阻建議:風險投資就是支持創新的,創業板和科創板,這些多層次資本市場,都需要研究如何支持高科技產業??萍冀鹑?、科技創新都可以作為風險投資領域延伸的評獎方向。風險投資實際上是科技金融的一種形態,應該鼓勵通過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強調創新經濟方面的貢獻。
陳昌智主席指出,成思危先生生前就帶頭做前瞻性的經濟與管理方面的研究,并鼓勵中國的學者將理論研究與實踐相結合,在解決中國的重大經濟和管理問題中去發展新的理論與方法,鼓勵學術研究要"頂天立地",成思危全球獎的設立正是鼓勵這類的創新研究。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數字化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要“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壯大經濟發展新引擎”。數字經濟作為以大數據、智能算法、算例平臺三大要素為基礎的新興經濟形態,不僅需要利用復雜性管理的方法從理論上探討數字經濟運行和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機理,同時也需要在實踐層面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推動數字經濟快速健康發展。作為運用復雜性科學研究我國社會復雜性的開創者之一,成思危先生主要運用并發展定性變量量化、群體決策、演化計算等方法及工具,研究中國重大經濟管理問題,特別是改革與發展中的一些難題。他早在1999年就出版了《復雜系統科學探索》,指出人們對客觀世界的系統性和復雜性的認識應該是:微觀與宏觀相結合、層次結構與功能結構相結合等,發展并完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集成方法。成思危先生也運用復雜性科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了我國社會經濟復雜系統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包括提出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廣義三維結構,提出我國改革的特點及建設創新型中國的舉措等。
陳昌智主席希望通過每屆成思危全球獎的評選,進一步鼓勵國內外學者開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并加強國際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提出符合中國國情的相關經濟或管理理論、方法,探索中國與世界經濟健康發展的新途徑。
“成思危全球獎”評委會包括了國內外著名經濟學家、相關領域的領導和專家、成思?;鹄硎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