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id="sku4z"></s>

      <tbody id="sku4z"></tbody>
      <rp id="sku4z"></rp>
    1. 田歆:所見略同還是殊途同歸

      • 發布于 2016-11-17
      • 96085

      該文同時發表在“光明網-時評頻道”和“國家發改委中宏網-國家經濟視窗 專家智庫”欄目。

          近日,阿里云棲大會召開,董事局主席馬云再出驚人之語,提出沒有電子商務,“電子商務”這個詞將很快被淘汰,而代之以線上線下與現代物流結合的“新零售”等“五新”概念,號召企業應把握未來創新的趨勢和方向;在學術界,工業工程領域知名學者、清華大學劉大成教授撰文指出:“工業4.0把制造變成了物流”,在信息技術推動下,新制造模式的升級,主要體現為全制造過程中各物流環節的創新和效率提升。

        其實,早在十年前,中科院虛擬商務團隊在虛擬商務的研究和實踐工作中就提出了類似的觀點,并從雙重角度開展了相當程度的探索。

        我國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先生因在虛擬經濟、金融工程等領域的成就享譽世界,但從1981年赴美學習管理以來,特別是晚年,成思危先生一直致力于管理學的研究,即虛擬商務理論的提出和探索。2008年,經過核心團隊多年研究和實踐論證,他正式對外提出虛擬商務理論,組建了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虛擬商務研究室(簡稱“虛擬商務研究室”),指出實體經濟的過程包括前交換、生產、流通、后交換四個階段:第一步是用貨幣資本進行投資,將資金變成勞動力、原料、能源、設備、廠房等,再利用這些生產要素來組織生產,生產出來的產品通過流通變成商品,商品通過交換變回資金并取得利潤,整個實體經濟就是這樣一個循環過程。而虛擬商務則致力于實體經濟全過程的虛擬化,實現生產和消費的融合。特別是在生產和流通兩個階段,提出應該從物流的角度,實現生產階段、流通階段以及各階段之間的綜合集成和整體優化。

        自2000年起,我國知名商業期刊《信息與電腦》每年專訪并報道虛擬商務研究室主任丁玉章教授在商業領域的研究成果,其中在2007年,丁玉章教授在題為《現代物流與商業發展創新》的報告中明確指出:“以技術驅動的現代物流的發展,使得虛實結合所創造的新商業模式成為現實,又為商業業態的創新提供了基礎條件”、“虛與實的結合,再加上物流的結合,將帶來未來商業的方向”;同年,虛擬商務研究室顧問汪壽陽教授在一篇名為《第四方物流與物流模式演化研究》的論文中指出:“物流的發展開始不再局限于為傳統商業提供物流支持,而是通過信息化等手段引領傳統商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革,迎合消費者從物質到文化和精神的多樣化需求,在虛實結合中創造出各種各樣的新商業模式,改變整個商業形態。物流與電子商務、企業信息管理融為一體,扮演著以物流為核心的未來商業服務平臺作用,在這個平臺上加載各種新的商業模式,形成基于物流的現代商業及現代服務業”,“物流在其中從支撐商業到引領商業,最后顛覆傳統商業,改變商業形態”。

        理論研究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實踐。虛擬商務研究室基于上海海鼎公司的企業平臺,按照“實體虛擬化”和“虛實結合”兩個方面展開,從線下渠道出發,對“基于物流的虛實結合”已經做出了一批卓有成效的產學研成果。通過平臺加載,不斷提升物流運作能力,先后形成了引領中國商業發展的第一代零售管理方案“乘法法則”和“胖總部瘦門店模型”、第二代零售管理方案“虛擬零售企業模型”,以及正在實踐論證的第三代零售管理方案“零售全生態系統模型”。目前,虛擬商務方案已經成功應用于近1/3的中國零售百強以及近千家中國商業企業,如百聯、萬達、美宜佳、振華等知名商業集團。

        物流是商業的基礎支撐力量,保障商業運轉的同時,也決定了發展的臨界點。商業的高速發展,必定建立在高效的物流運營能力和強大的信息管理能力基礎上??萍嫉淖兏?,不斷催化和加速著行業的進步,同時也帶來對未來趨勢的困惑。特別是流通業和制造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其健康發展,事關我國經濟命脈安全和社會穩定。虛擬商務、“新零售”、制造物流化,都為企業提供了一種思路,希望本文能引發業界的進一步思考,推動我國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

      (作者系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s id="sku4z"></s>

        <tbody id="sku4z"></tbody>
        <rp id="sku4z"></rp>
      1. 使劲操骚逼